•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北输清水可灌满1359个西湖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18-12-12 09:12:2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孟向东通讯员杨振辉)12月11日,记者从淅川县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截至当日8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安全运行1460天,累计北送优质丹江水190.55亿立方米,相当于从丹江口水库向北方搬运了1359个西湖的水量。
      通水4年来,这一渠碧水已成为供水沿线的“生命线”,北京、天津、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多万居民受益。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到全市自来水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在天津,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南水;在河南,11个省辖市37个县、市、区喝上清冽甘甜的南水,共1800万人受益;在河北,用水范围覆盖7个市、96个水厂。
      通水以来,京津冀豫4省市受水区加快了地下水水源的置换,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近9亿立方米,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已经开始回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为确保中线源头水质,国务院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累计安排资金190亿元,将库区周围水源区的43个县全部纳入规划,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同时,国务院6部门建立起协调机制,将源头水质列入地方考核。
      南水北调,源起南阳。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阳呵护着丹江口水库及库周的条条清流:先后大刀阔斧地关、停、并、转高能耗企业800多家,否决了73个大中型项目,关闭、取缔、搬迁养殖户近千家,取缔养鱼网箱5万多箱;在汇水区建成55个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成立了2000余人的水上清漂和岸上护水队伍,建立网格化的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保洁。
      为了水质安全,南阳市认真落实河长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三级河长办、基层‘三员’(河道警员、巡河员、保洁员)”的工作体系,对境内水体实行严格保护;同时,成立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加强与陕西省、湖北省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的交流合作,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109项指标因子和50余项应急因子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水质问题,可在半小时内应急处置,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据环境监测部门数据显示,自运行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且一直处于优质饮用水状态。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我省完成今年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
    上一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 濮阳全力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