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淅川菩萨堂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19-02-13 10:43:4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孙喜增 通讯员 冷新星 石雪帆)从淅川县城出发,沿西北翻洛阳坡,越黄树岭,跨小武当,渡丹江河,穿行百余华里,就到了荆紫关镇菩萨堂村。
      “瞧,村子就在荆紫关国有林区内,九分石头一分土,出门就是深山沟,山上只长杂木,沟里庄稼稀疏。”站在村口的菩萨堂村党支部书记冯书均向记者介绍。
      “走,进村转转!”冯书均拉着记者来到了一处院子。院子里堆满了待装的香菇料,轰隆隆的香菇烘干机声音响彻四周,一个年轻汉子正在烘干机前忙碌着,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邓义强。
      “过去家里6口人2亩地,石旮旯里刨食,肚子都填不饱,只能出门打工!”忆往昔,邓义强直摇头。他的父亲患了十几年的心脏病,打工挣的钱全进了药罐子,还欠了一屁股债。提起这些,邓义强红了眼眶。
      菩萨堂村是河南省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达50%以上。在村里,像邓义强一样的贫困户还有186户。
      2016年初,淅川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淅川县选派4800余名优秀干部,成立176支工作队入驻14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县里还安排了100多名后备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来到菩萨堂村的是县体育中心的小伙子们!”冯书均回忆。
      “他们到我家唠了很久,啥都问,致贫原因、发展障碍、工作技能情况都一一记录。”回忆起驻村干部初次进村的场景,邓义强至今历历在目。
      上有老下有小,没法打工,驻村干部建议邓义强种香菇。“县里组织香菇技术培训,去不去?”“中!咋不去?”邓义强双手一拍,跟着其他贫困户一道去邻县观摩学习了。
      学成归来,邓义强摩拳擦掌,头一年就种了8000袋香菇,当年挣了2万元。尝到甜头,邓义强全家老小齐上阵,放心大胆干起来。“如今种了1.5万袋香菇,年收入近4万元不成问题!”邓义强脸上满是笑容。
      施策也要因人而异,贫困户曹子华有心脏病、胆结石,老伴有轻度脑梗。“为这病,俺俩过去没少往菩萨庙里跑,病没好,家里还穷得揭不开锅。”曹子华不好意思地笑了,“如今好了,儿子在外打工能挣不少钱,俺刚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医保报销完没花几个钱!”
      驻村干部为他家制定了精准的“脱贫计划”:在山坡上种20亩板栗树,由老两口打理;鼓励他的儿子参加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协调儿媳镇内务工,顺便照顾家里。
      “种植板栗一年收入近万元,儿子外出务工挣4万多元,加上教育补贴、粮食补贴、林地补贴、大病医保等,2019年我家也能顺利脱贫了!”曹子华掰着指头算收入账。
      截至2018年底,驻村干部共带动菩萨堂村发展了600亩核桃、300亩大樱桃、10万袋香菇;还帮助办起了电商合作社,专门销售土鸡蛋、香菇、酸菜等土特产,年销售额达百万元;对村里350多位年轻人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服务,目前已全部安置在西安、郑州、天津等地务工,年均收入4万多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年脱贫致富奔小康没问题!”曹子华握着拳头说。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社旗法院:节后第一天执结三案
    上一篇:淅川县召开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