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方城杨集镇:“三招”开辟群众脱贫致富路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19-09-06 10:38:5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色彩缤纷的初秋时节,自县城驱车10多分钟到达杨集镇刘庄村,恍然间有误入桃源深处之感,这里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秋水,村庄就在绿水青山间,徜徉其间,花木葱茏,近山亲水,自然风光尽收眼底,令人沉醉。
      在村口乘凉的老人苏万有说:“俺们刘庄村过去可不是这个样,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臭水坑倒是不少,别说游人啦,兔子拉屎都跑不到这里来,都是俺刘支书带领大家干到了这一步。”
      老人所说的“刘支书”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刘付广。2015年全县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那一年,刘付广在村民的呼声中走马上任,面对全村村民他庄严承诺:父老乡亲把我推为领路人,对我有着莫大的信任与期待,我要让咱刘庄村在五年内来个大翻身。自这一年始,“三招”开启了刘庄村脱贫致富的历程。
      一招:家门口通上水泥路
      啥时候能走上水泥路?一直是刘庄村民念叨于心的愿望。为让村民这一多年心愿早日变为现实,刘付广积极向上协调争取交通、水利建设项目,先后协调项目资金1700万元,修建了自村外直通村内全长1.5公里的柏油路、2.4公里的水泥路,主要路段又安装上了路灯。在昔日两条断头路上架设两座新桥梁,途经这两处的村民再不用绕七八里地进城。交通工程和光亮工程使刘庄村民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和摸黑走路历史。同时,村里建起拦河坝水库,既蓄水防洪,又解决了农户灌溉问题。
      借助政府补贴每户15袋水泥的道路扶贫项目,村“两委”又积极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将全村3个自然村421户门前16000平方米的排间道全部铺设为水泥路。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刘庄村水厂,使家家户户吃上了放心水。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刘付广想方设法完善文化基础工程,修建了两个文化广场,使文化宣传有了阵地,村民健身有了去处。
      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为该村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铺设了坦途,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招:村里头建起新学校
      教育承载着希望和未来,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而小学教育更是教育发展的根基。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要跑五六里路到别的村小学上学,来来往往既不安全、又浪费大量时间,刘付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要不惜一切力量兴办教育。
      刘付广不辞辛劳,多次跑村建、土地、教育部门,办理建校的相关手续,争取教育帮扶项目,最终筹资220万元建起了设施一流可容纳300名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楼,使刘庄村的孩子们不出村就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激励村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每年教师节,村“两委”对评选出的前三名优秀教师给予重奖。每年秋期开学季,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捐资助学。如今,在刘庄村,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升入高校的学生一年更比一年多。
      三招:生态园铺就富民路
      要想彻底拔掉穷根,“两业”发展是关键。村“两委”在支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原有小麦、玉米、烟叶、小辣椒、花生等支柱产业基础上,依托紧邻七峰山、七十二潭两个4A级景区和甘江河水系的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流转村内土地1000余亩建起了张骞生态庄园。庄园以大农业环境为背景,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凭借,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花木种植、绿色养殖等多形态的农业生产为基础,现已发展成乡村生态型休闲旅游景点,与近郊景区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成为魅力方城“后花园”的一部分。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生态园成为脱贫、稳贫的重要产业基地,园区成立了裕花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周边在此务工群众达120余人,其中贫困群众近30人。2018年刘庄村29户41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8000多元。
      身为县党代表、镇人大代表的刘付广荣获“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昔日的贫困村实现着华美嬗变,2018年荣获市级“文明村”称号。如今的刘庄村正阔步迈上美丽、富裕、和谐乡村的幸福大道。(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喜增 通讯员 李荣)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河南省方城县柳河镇:建设农村文化墙引领脱贫新风尚
    上一篇:河南方城赵河镇:“龙须沟”变成“朝阳沟”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