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平顶山讯:(孙苗苗 通讯员 乔培珠 王迎霞)“农家货”俏销社区 消费扶贫成“大集”
12月31日上午,在叶县盐都街道阳光棕榈园小区广场,社区志愿者把萝卜、白菜、大葱分类整理,形成三座抢眼的“小山”。小区业主们自觉排成两队,轮流登记领菜。
“领到了5个萝卜、2棵白菜还有一捆儿葱。物业公司不仅帮了贫困户,还一心想着我们业主,真不错。下次有消费扶贫我也要买点菜,备着当年货。”家住小区17号楼的朱春兰老人开心地说。
原来,当天盐都街道在该小区开展消费扶贫活动,该小区的祥庭物业管理公司了解情况后购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群众的4000多斤萝卜、2000多斤大葱和7000多斤白菜,并全部送给小区业主。
祥庭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杜高生表示,这样做既能支持扶贫事业,又“宠”了业主,消费扶贫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不仅在棕榈园小区,如今在盐都街道每周都能在不同社区、村庄看到消费扶贫活动,俨然成了一个个“扶贫大集”。市民不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称心的蔬菜,更让不少贫困户的“土货”“农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家住盐都街道孙湾村的袁长安、王会玲夫妇,均已年近七旬,是低保贫困户。老两口种了3亩地的白菜、萝卜和大葱,每到冬天他们便骑着三轮车到集市上叫卖,一直到春节前后才能卖完。“这个活动可是帮了俺大忙啊。现在地里已经没啥菜了,想买也没有咯。”袁长安乐得合不拢嘴。

孙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贾朝亮介绍,袁长安夫妇今年共参加了三次消费扶贫活动,卖出萝卜800多斤,白菜300多斤,自家晒的萝卜干也成了“抢手货”,卖出200多斤,共收入1000多元。
盐都街道在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时,一方面提前统计群众打算出售的农副产品数量、种类,通过微信、短信、公告栏等形式发布“卖方”销售预告;另一方面,统计机关干部、帮扶单位等“买方”所需商品的情况,做到买卖双方精准对接。另外,街道干部、驻村干部积极寻找超市、饭店、学校等“大户”,建立长期供销关系,这不仅帮助贫困户把产品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

截至目前,盐都街道已在12个建制村中先后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6场,分散行动26场,参与人数达1500余人次,累计成交金额2万余元。
盐都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森表示:“消费扶贫不仅调动了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让社会力量参与了脱贫攻坚。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打通消费扶贫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闭环’,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