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叶县翟如意:养好脱贫兔 “蹦”上致富路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20-01-13 17:13:5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平顶山讯:(孙苗苗 通讯员 刘雪)“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这是一首在养兔人之间广为流传的致富经。
      1月8日上午,在叶县叶邑镇杜庄村翟如意的长毛兔养殖场里,夫妇俩正忙着给养殖场里的长毛兔添加饲料。雪白的小家伙们个个精神头儿十足,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毛,远远看去像一团团棉花。
      今年47岁的翟如意,家里4口人,原居住在保安镇,因移民拆迁,搬到叶邑镇杜庄村。妻子许凤云腿部关节半月板受损干不了重活,母亲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前些年,仅靠翟如意一人外出打工挣钱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还算凑合。2010年,在外打工的翟如意因意外事故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从此家里收入大减。2014年,翟如意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里4口人,3个都是病号,剩下的一个还是上学的娃娃,哎,想想都愁人……”回忆起以前的穷日子,翟如意不禁摇头。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县里派来的帮扶人与翟如意结成了帮扶对子。帮扶人员每周都来家里传送各种扶贫政策,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各种扶贫扶智政策让翟如意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翟如意和妻子许凤云商量着在家干点活儿减轻家庭负担,当年的长毛兔市场行情较好,加上自己有过养殖经历,翟如意决定再次捡起养兔这个行业。
      “长毛兔浑身是宝,身上的毛可以卖,积攒下来的兔粪作为有机肥还有专人上门来收购,几年后兔子产毛量不景气时还可以当肉兔卖。”翟如意合计道。
      2015年,翟如意东借西凑筹得十几万元,在自家后边空地上盖了个小规模养殖场,又从焦作引进近100只种兔,开始了长毛兔自繁自养的养殖路。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翟如意没日没夜待在养殖场,熬成了和兔子一样的“红眼睛”。每天早晨5点钟,他和妻子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先逐一检查每只兔子的生长情况、做好笔记和配种记录,然后开始打食、喂食。翟如意买了一台颗粒机,用自家地里的玉米和外买的豆粕、麸子按比例混合,压成长条螺旋形饲料,定时定量给兔子喂食。
      “翟如意辛苦得很,为了节省开销,脏活累活全部一肩挑,有时候兔子生幼崽,他能一晚上都不睡。村里组织土专家来讲课,只要他不忙,一准早早就过来听课了。”杜庄村党支部委员冯万增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翟如意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16年,养殖场逐渐稳定下来,兔子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成色、产毛量、数量各方面都往好的方向发展,为他带来了不少效益。
      翟如意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长毛兔主要是以产毛为主,一只兔子每个季度可剪毛1次,一年下来产毛量在两公斤左右,当年每公斤220元,光卖兔毛一项就收入了五万元钱。
      2017年初,尝到甜头的翟如意继续扩大规模,陆续购进了新的长毛兔品种。靠着养兔翟如意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还清了债务,年底他们一家顺利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当被问及享受到的扶贫政策时,翟如意感激地说:“到户增收4000元,政府贴息5万元的移民贷款。不仅如此,一家人还能享受医保政策和‘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前段时间我修水管从房梁上摔下来,新农合报了绝大部分钱,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在党的关怀下,脱贫后的翟如意干得更起劲了。他的养殖场有长毛兔600多只,为了减少单一品种抗风险能力,从2018年起,又陆续引进了肉兔品种。
      “肉兔目前价格还不错,一公斤20元,前两天刚到舞阳卖了100来只,挣了5000块钱,现在还剩200来只,等过几天再买几只种兔。”翟如意表示,相比肉兔,长毛兔的价格在逐年下降,他打算把兔毛库存起来,仅卖掉少量的兔毛来维持资金周转,等待合适的价格再出手。
      近年来,翟如意还不断向养殖户、专家请教养殖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如今,他已积累了丰富的养兔经验。经常有村民向他购买种兔、饲料等,其间,他还主动跟村民交流、讲解养殖知识,帮助大家发展养殖业。
      今年50多岁的王丙林是杜庄村的贫困户,养了100多只长毛兔,平日里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都会跑来咨询。“我离的也近,这几个月因为兔子生病的问题没少麻烦如意,在他的指导下我也渐渐上手了。今年准备再从如意这儿买点种兔,争取早日脱贫。”前来购买饲料的王丙林表示。
      谈到下一步发展,翟如意表示村里正在帮他协商用地,只要解决了,就能继续扩大规模。他准备发展1000只种兔,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翟如意的脱贫之路折射出干群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彼此之间的情谊在逐渐加深。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普及,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群众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秒批 郑州首个工商个体智能自助机落户郑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上一篇:叶县叶邑镇段庄村革命老区焕新颜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