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三门峡:中流砥柱民族精神之根

    首页 > 城事 > 正文

    日期:2020-11-23 09:19:1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三门峡讯 在三门峡文化中,有黄河、黄土的厚重底色。在三门峡文化的历史名人中,就其影响的深远与巨大者,古代的莫过于大禹、唐太宗;现当代的,莫过于毛泽东、习近平。
      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期大禹治理黄河大洪水的传说。大禹治水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严明法度、尊重自然、艰苦奋斗、以身为度等。大禹治水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大禹,作为夏朝的开国之君,又是探索国家治理的开山之君。大禹以私有制终结原始公有制社会禅让制度,开创“家天下”的奴隶制制度,历经夏商周1800余年方寿终正寝,堪称开天辟地的伟大里程碑。《尚书·洪范·九畴》就是一篇集中体现大禹(夏禹)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值得拜读研究。
      传说中,大禹斧开三门而留下砥柱,形成“中流砥柱”奇观。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黄河砥柱,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石于砥柱之阴。唐太宗驾临黄河是为了观景么?非也。此刻,身为帝王的他看到、想到的是“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禹无闲然”(《砥柱铭》)等“茫茫禹迹”,想到的是“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砥柱铭》)。他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浩浩长春”,因而要魏征作铭,“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他要传承、光大大禹之精神。
      最懂黄河与砥柱,曾在建国后号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时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8页。)”
      习近平也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光投向了黄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举国的目光聚焦黄河,聚焦黄河砥柱。要实现总书记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离不开中流砥柱精神这一民族精神的引导和支撑。
      砥柱山虽然位于黄河三门峡段,但砥柱尤其是砥柱精神、中流砥柱精神,不仅仅是属于自然的,更是属于人文社会的;不仅仅是三门峡的,更是全中华的,乃至全世界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过去进行时的,更是现实的、正在进行时的。砥柱精神,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专属、特质与秉性。
      砥柱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精魂。砥柱精神的核心意蕴,就是初心与坚守。初心、使命,坚守、引领,捍卫、抗争,担当、践行,构成砥柱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信仰、信念、信心的坚守,对道路、制度、理论的捍卫,对冲击、压迫、演变的抗争,对初心、宗旨、使命的担当,对忠诚、为民、勤廉的践行,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进程中,砥砺前行精神风貌的宏阔展示,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奋勇前行的铿锵足音。
      砥柱精神的本质和实质,就是砥柱中流,就是人民、民族和时代的“脊梁”中国共产党在乱云飞渡、黑云压城、浊浪滔天、风雨如磐等复杂纷纭、危险紧急的“非常”情势之下,坚忍不拔、奋斗不辍、奉献不止的坚持与坚守、引导与召唤、牺牲与抗争。
      “砥柱精神”的基本元素是内在的强大与自信,突出表征是无与伦比的清醒、镇静与定力,忠诚、担当与奉献,集中体现是奋斗:接力奋斗、团结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时值中华民族正拼搏行进在“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征途之中,特别需要突出、提振 “砥柱精神”的“强”“信”元素与重在“奋斗”“奉献”的核心内蕴,构成砥柱精神的时代表达。概括表述即:忠于职守、独立中流、竖石定标的坚强意志,与时俱进、勇立潮头、敢于担当的刚强品格,搏击风浪、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顽强精神,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内圣外王的图强意识,筚路蓝缕、闻鸡起舞、善作善成的自强追求,以民为本、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富强愿景。
      在新时代,弘扬砥柱精神,就是弘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崇高信仰,弘扬对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念,就是弘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就是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履。无论在如何“乱云飞渡”的环境中,无论在怎么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无论在怎样泰山压顶的情势下,都坚定不移地坚信中国共产党,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军廷 通讯员 赵轶榜)

    (责任编辑:田哲)

    下一篇:首届河南省品牌故事大赛花落谁手
    上一篇:焦作市解放区召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