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80年代,红旗村主要以种植苹果为主。后来,随着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扩大,红旗村苹果产业陷入困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调结构,上新品种。


十七年的坚持,红旗村党支部一班人研究种植技术、找专家解决病害,让红梨在村里“开花结果”。目前,全村发展红梨面积2200多亩全部挂果,年产值3500多万元。
红旗村种梨发了财。周边村庄纷纷前来取经,张汴乡西过村就是其中一个。今年,西过村800亩红梨喜获丰收,产值800多万元,陕州红梨变成富民兴农的“钱袋子”。
采访时,还了解到来自辽宁沈阳的果商张经理到陕州区收购红梨已有10个年头,他对陕州红梨糖分高、口感好、在市场上销售十分看好,收购价格从10年前的每斤5角涨到现在的2元多。
每年全国各地20多家客商在红旗村道路两旁设立收购点20个,现在因疫情,就靠村里的“经济人”为他们代收梨,每天销售量在10万公斤左右。
“现在,看着一车车红梨拉出村,我内心自豪,心里舒坦。因为家家户户供孩子上学读书,给娃买车卖房,都靠的是这个‘红蛋蛋梨’啊。”今年70岁,一辈子对果木树独有钟情的赵相明老人激动地道出了红旗村群众圆富梦的真谛。
“陕州红梨”不仅成了陕州农民的摇钱树,使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同时,“陕州红梨”也通过地理标志评审,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下步,我们要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为契机,持续推进清廉乡风文明建设,带领全村群众,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强化品质意识,加强科学管理,使老百姓种植的红梨不断增产增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陕州区张湾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秋娅表示。(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崔军廷 通讯员肖伟 昝运峡 张珩)
责任编辑:王一鸣